Z6T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作者和导演最好的态度是什么呢?就是没态度。没态度的话你可以说是一种超然,另外也可以说是更深入。这时候他的态度是谁的态度呢?其实是灾民的态度……”Z6T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刘震云Z6T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1992年,刘震云应朋友钱钢要求,撰写《二十世纪中国重灾百录》中1942年河南旱灾蝗灾部分。在经过实地考察、口述整理、资料汇编之后,刘震云写就“调查体小说”《温故一九四二》。Z6T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这部小说里有一个 “我”,带着今人的目光钩沉一段乃至被当事人所遗忘的历史。“我”面对黑暗并不慷慨激扬,面对苦难亦不滥情抒发,像每个真实的在生活中挣扎的普通人,“我”用幽默滑过那些坎坷,哪怕是文本之中。Z6T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这个被刘震云描述为“四不像”的文本,只因为故事要说出它自己,只能在既有的经验之外,既有的文体之外。Z6T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刘震云只能把这故事交给一个懂得的人。考察了冯小刚7年,2000年春节,刘震云来到冯小刚家,饮了一宿的酒,托付了这个“孩子”。然后由这一群“西西弗斯”,几起几落之后,终于在2012年12月29日,将一块石头推上了山顶。“一堆笨人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终于做成了一件事。”回顾从小说到电影的19年,刘震云说。Z6T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关于“调查体小说”Z6T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东方早报:你把《温故一九四二》称作调查体小说,是自己的创造吗?Z6T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刘震云:这个新词儿,是因为过去的文体不符合这种规则。说它是小说,它是一个非虚构类作品;说它是报告文学,但报告文学要么是一个起承转合的故事,要么就是有一个很波澜起伏的人生的人物。但《温故一九四二》都不是。它是几方面材料的堆积和拼接。比如说有灾民、委员长、美国记者、美国使馆、日本方面、宗教等各方面的拼接。用什么样的体裁套都不合适。
1/5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