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rH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和业内媒体的关注焦点聚焦于电影制作产业本身不同,作为观众,感触则更加直接——感动,落泪,“相信了爱情”,甚至有人不止一遍去影院找“感动”。各单位也开始分发包场电影票券作为福利。这样长达大半年的全民“泰坦尼克”的后果可谓“刻骨铭心”——无论你当年有没有进电影院,基本上都对《My Heart Will Go On》耳熟能详,因为这首歌几乎在街头巷尾反复播放了长达一年时间;而杰克和露丝在船头“展翅飞翔”的经典动作则一再被各种搬演,颇为极致的一个版本是传言某地正要建造一座类似形态的大楼。更直接的反映是,迪卡普里奥成了当年少女心中白马王子的首要人选,各种海报、卡片颇为抢手。虽然,如今,迪卡普里奥对《泰坦尼克号3D》并不感冒,甚至缺席北美首映,刻意和自己的王子时代告别,但无可否认,正是这部影片为迪卡普里奥成为马丁·斯科塞斯的缪斯铺平了道路,进而演化成如今的这个胡子拉碴、肥胖版的魅力演技派大叔。srH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正如卡梅隆所说:“已经有整整一代人没在大银幕上看过《泰坦尼克号》了。通过精心细致的数码修复以及煞费苦心的3D转制,无论对新老观众,都会是一场史诗般的观影体验。”可以预见,有很多人等着进影院,无论是影院版和VCD版都看过的80后、根本错失观影机会的90后,还是曾经在影院的黑暗里掉过泪的观众。相较于北美票房的平淡表现,甚至有媒体称《泰坦尼克号3D》掘金的希望就在中国。无论3D版是否将掀起又一波观影狂潮,《泰坦尼克号》的所有意义实际上已经被定格在了1997、1998年——关于创作者的勇气、对电影视听效果和故事呈现的完美主义追求。就像时隔14年,当年的学生、如今的导演陆川谈起这部电影时所说:“在电影学院的时候,我们上课谈的、讨论的都会以艺术片、文艺片为主,那时候觉得好莱坞的大片都过分商业化,很俗气,心底有些看不起,看了这部电影,才发现原来商业片也可以打动人心。”陆川说,这部电影让他改变了对商业片的看法,“不管你要表达什么,你都要贴近受众,要有打动人的情怀,而且这是电影,你要给观众视听上的震撼。”
5/6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