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C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泰坦尼克号的阴影》uDC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泰坦尼克号为何至今让人着迷?》一文的作者安德鲁·威尔森(Andrew Wilson)是一名记者,同时也是数本非虚构作品的作者,他创作的这本《泰坦尼克号的阴影》(Shadow of the Titanic)上月在美国出版,和其他有关泰坦尼克号的作品不同,他写的是那些幸存者回到正常社会后的非正常生活。uDC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在安德鲁看来,大部分幸存者的命运和那些死难者一样定格在1912年4月15日的冰冷北大西洋中,“大部分关于泰坦尼克号的记述都以卡帕提亚号(the Carpathia)救援船驶进纽约港为终结,但那反而是我的故事的开始。”他在接受早报记者专访时说。 uDC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东方早报:《泰坦尼克号的阴影》写了泰坦尼克号幸存者的故事,关于幸存者故事的材料主要是从哪里来的?uDC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安德鲁:调查是在一年中进行的。最大的成果是发现了伦敦国家海事博物馆馆藏的泰坦尼克号幸存者大批未发表材料。其实档案已由沃尔特爵士在他1955年的畅销书《需要铭记的一夜》中使用过,也被他所整理。但他在书里用了这些材料的百分之一,我更多使用的是许多泰坦尼克号的幸存者书信。这是一个埋藏于地下的宝藏,一个传记作者的梦想。因为这些是由这场灾难的幸存者所写的真实的记述,在之后的几年没人质疑它的真实性。uDC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东方早报:从你这本书里,我们看到的是这些所谓幸运儿不同于常人的一生,他们足够幸运地活了下来,但他们一生并不幸福,始终生活在那晚的阴影之下。uDC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安德鲁:我关注于我认为的最重要及最有意思的故事。其中一章是讨论生存的黑暗面,主要角色是幸存者杰克·泰耶尔,这里讲到了这个17岁登上泰坦尼克号去旅行的小伙的经历。在这场灾难里他父亲死了,但他和母亲幸存了下来。他等到最后一刻才跳下船,并奇迹般地在被吞没后浮出水面,游到了救生艇旁。他之后的生活过得很幸福很成功,作为费城的一名银行家一直工作到1943年,那年他当空军的儿子在太平洋战争中牺牲。这让他想到他儿子在水里的情形,使他回忆起了在泰坦尼克号的那个可怕的夜晚。之后他的母亲在1944年4月,泰坦尼克号沉船周年纪念的时候去世。1945年,在他50岁的时候,他驱车去费城市中心,停下车后他割破了他的手腕及喉咙。他是10个自杀的泰坦尼克号幸存者之一。uDC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东方早报:在你看来,那些幸存者是如何看待这场灾难的?uDC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安德鲁:我认为那些幸存者的家人及朋友仍然为这场灾难所动容。毕竟,这是个让我们所有人都非常感动的故事——即使我们中没有一位亲属在船上。在调查期间,我碰到了罗伯特·马奎尔,也就是杰克·泰耶尔的孙子,他在伦敦工作,我意外地发现他娶了一位泰坦尼克号幸存者的后代,更意外的是他们是在婚后几年后才知道他们有亲属当年在泰坦尼克号上,而在此之前他们都对此一无所知。当我采访他们时,他们的小儿子被我们的谈话所吸引,特别是面对这样一个事实——如果他父亲的祖父当年没有幸存下来,那么今天他也不可能在这个世上。uDC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东方早报:这几天詹姆斯·卡梅隆的《泰坦尼克号3D》在全世界上映,另一部由ABC制作的4小时迷你剧也将上映,这些影片和这些关于泰坦尼克号的书是如何让我们依然对这个故事着迷的?uDC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安德鲁:我的书是第一个从幸存者及沉船是如何影响着这些活下来的人的生活的角度来评估这场灾难的。大部分关于泰坦尼克号的记述都以卡帕提亚号救援船驶进纽约港为终结,但那反而是我的故事的开始。我想就电影和迷你剧而言,任何一个关于泰坦尼克号的故事都是有意思的,当然这个故事要能吸引各个年龄段,各个国籍的人。uDC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东方早报:泰坦尼克号的悲剧发生在20世纪初,你笔下的人物如何看待这次灾难的历史意义?uDC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安德鲁:杰克·泰耶尔把泰坦尼克号沉没形容为20世纪的真正开始——一个焦虑不安的世纪的前奏。在这之前他描述了一个安全的世界,这之后充满了不确定性。uDC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东方早报:泰坦尼克号已经沉没了100年,但关于它的故事层出不穷,我们似乎不会忘记这个悲剧,为什么?uDC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安德鲁:这是个经久不衰引人入胜的故事,现在几乎成了一个神话——只要你喜欢这个故事,它就被永无止境不断地重复着。它的现在、将来都将与我们同在,只是因为它是如此的引人注目。据说“泰坦尼克号”是继“上帝”、“可口可乐”之后第三个在这个世上被广泛认知的词,所以可想而知,泰坦尼克号本身具有多大的符号魅力。uDC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