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mN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当时正是揭批“四人帮”斗争的第三战役,即揭露“四人帮”篡党夺权阴谋罪行的思想理论根源,肃清“四人帮”在各个领域的流毒和影响。马达认为,发表小说《伤痕》无疑将对推动这一斗争有帮助。6mN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我决定发表这篇小说,签下了‘阅发’和自己的名字。第二天,文艺部立即拼版。”当时,虽然粉碎了“四人帮”,但“两个凡是”盛行。为了慎重起见,马达还是写了封信给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洪泽。洪泽电话回复:这篇文章我看了,很好,我完全同意你的看法。 6mN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1978年8月11日,一个整版的小说《伤痕》在文汇报发表。很快,全国二十多家省、市广播电台先后播发。新华社、中新社先后播发新闻,法新社、美联社的驻京记者对外报道说:“文汇报刊载《伤痕》这一小说,说明中国出现了揭露‘文革’罪恶的‘伤痕文学’。” 6mN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仅两个月后,《文汇报》再发话剧《于无声处》剧本,歌颂了1976年的天安门运动和站起来的新一代青年。6mN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于无声处》剧本作者是当时31岁的上海热处理厂热处理工宗福先。宗福先从父亲的不幸遭遇,从亲友同学家庭被“四人帮”迫害的悲剧中,从流传的四五运动的革命烈士诗抄和揭露“四人帮”罪行的大字报中,收集资料,终于在1978年5月写出了话剧《于无声处》的初稿。写好后,他拿到厂里给20多位工友传阅、讨论。 6mN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1978年10月12日,《文汇报》发表了文汇报记者周玉明采写的长篇通讯《于无声处听惊雷》,文章采访了《于无声处》的编剧、导演和演员。10月27日,话剧《于无声处》在上海市工人文化宫首演,演员在演出中说出的最后一句台词是:“人民不会永远沉默!” 6mN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从次日开始,《文汇报》连续三天用三个整版全文发表了5万多字的《于无声处》剧本。6mN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连续三天用三个版面刊载一个话剧剧本,在《文汇报》是史无前例的。一个星期后,中央电视台又在全国直播了上海演出话剧《于无声处》的实况,这也是没有先例的。”马达后来回忆说。 6mN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为配合剧本发表,《文汇报》在头版突出位置刊发了相关新闻,标题是:热情歌颂天安门广场事件中向“四人帮”公开宣战的英雄 《于无声处》响起时代最强音,广大观众和本报读者高度评价创作人员干预冲破“禁区”的艺术实践。
3/6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