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HW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朱维铮 1936-2012.3.10 江苏无锡人 早报记者 高剑平 资料vHW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重读近代史》2010年由中西书局出版。朱维铮说,他相信马克思的方法论:“真理是通过争论确立的,历史的事实是从矛盾的陈述中间清理出来的。”他重读近代史,就是要尝试从逻辑与历史相一致的角度,清理若干历史积疑的实相。vHW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走出中世纪》(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复旦大学出版社于2007年出版过增订本)、《音调未定的传统》、《求索真文明:晚清学术史论》、《维新旧梦录》等书,是朱维铮多年来重读“近代史”的文字结集。在他看来,中国由走出中世纪到走向“现代化”,是个漫长又曲折的过程。vHW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昨天下午,著名历史学家、复旦大学教授朱维铮因病在上海新华医院去世,享年76岁。vHW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自一年半前查出肺癌,朱维铮的病情一直牵动着学界同仁。几天前,朱维铮病危的消息开始在学生、好友之间流传,据朱维铮学生杨志刚介绍,先生的家人在前天作出了不再过度治疗的决定,“当时我们都赞成,觉得朱先生这样的状况再动手术,再去切开喉管什么的,没必要,对他也太痛苦了。”vHW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就算在得肺癌的最后岁月里,朱维铮依然坚持活跃在教学和著述上,他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里,受邀出任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大师》栏目学术顾问。《大师》栏目导演王韧多次向早报记者谈起朱维铮对该栏目倾注的心血,他帮助栏目组选题、策划、审稿,数次从病榻上跃起,帮助编导改稿。vHW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去年8月上海书展期间,已经病重的朱维铮来到拥挤的上海展览中心为《大师》系列影碟做宣传,那个时候的他已经需要搀扶才能走上台,尽管如此,朱维铮依然做了简短发言,他当时说:“没有这些大师,就没有中国百年的学术、教育、思想、科学等成就。但现在我们的报纸上,大师满天飞,阿猫阿狗都可以是大师。打开今天的报纸,一些假大师还在神气活现。在我看起来,辨别真假有一条就是,看看真正的大师是怎样的,可以看穿什么是‘假大师’,什么是‘吹牛大师’。我希望看到更多大师,但很遗憾,现在大师比以前少得多了,这就让我们回顾历史时更有意思。”对于大师的定义,朱维铮说:“大师就是博古通今,学贯中西,德才学识兼备,非但于本门学科为不世出的专家,并以卓特识见、新颖方法或指明未来取向,而受众多学者景仰,这里的裁判官,仅有一个,就是由时间体现的历史。”vHW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去年12月中旬,已是癌症晚期的朱维铮先生,刚从中山医院接受阶段性治疗结束回家,却要坚持到教室中,为本科生上好最后一堂课。他知道自己身体虚弱,行动不便,特意嘱咐助理提早接他到教室。上课的地方在复旦大学五教的三楼,朱维铮走上三楼,在休息室里整整休息了半个小时,才缓过劲来。随后努力让自己进入最佳状态,为学生讲完两堂课。这是先生给复旦学生上的最后一堂课,也是最令人感动的一堂课。朱维铮曾说他一生中最大的改变契机,是在“文革”中领悟到,“我应该有一颗属于自己的头脑,我可以有一颗属于自己的头脑”。1978年改革开放,也是在这一年,朱维铮才重回复旦讲堂。他是最晚恢复上课权利的中年教师,却受到了学生最多的欢迎。vHW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1936年,朱维铮出生于江苏无锡,是复旦大学特聘资深教授、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顾问、专门史博士生导师、德国汉堡大学荣誉博士、原中国史学会理事,原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顾问,原上海海峡两岸学术文化交流促进会常务理事,上海市徐光启研究会会长。他在中国经学史、中国史学史、中国思想文化史、中国学术史、中西文化交流史、近代史等多个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被公认为复旦史学传统的继承人,也是中国史学研究的开拓者。vHW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1955年,朱维铮就读于复旦大学历史系,毕业留校之初担任著名学者陈守实教授的助教。1962年,年仅26岁的朱维铮就在史学权威杂志《历史研究》上发表了《府兵制度化时期西魏北周社会的特殊矛盾及其解决:兼论府兵的渊源和性质》一文。1950年代,教育部委托周予同主编大学文科教材《中国历史文选》。朱维铮被周予同指定为主要的助手,朱维铮也因此机缘转入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领域。在其学生、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李天纲看来,朱维铮发展了陈守实与周予同两位前辈开拓、倡导的领域,将之树立为本系新的学术方向。在学术研究风格上,朱维铮继承了陈守实、周予同两位前辈的专攻,并结合两者之长,形成了自己的特征。善于将传统的乾嘉考据学方法与西方诠释学方法相结合,坚持从历史本身说明历史。vHW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朱维铮继承陈守实在制度史、明史研究中的成果,将复旦的中国史学史朝更加扎实的方向发展,成为历史系最具特色的专业之一。2005年复旦大学百年校庆之际,朱维铮作为主编,以《中国史学的历史进程》为题,出版了多卷本著作,代表历史系作为对百年校庆的献礼。在研究过程中,朱维铮撰写了《史学史三题》、《班固与〈汉书〉:一则知人论世的考察》、《历史观念史:国病与身病——司马迁与扁鹊传奇》、《史官与官史:韩、柳的史官辩》、《历史编纂学:过程与形态》、《班昭考》等系列学术论文,先后发表在《复旦学报》、《中华文史论丛》等刊物上,为重新解读中国史学史提供了思路。而他早年为《中国十大史学家》撰写的司马迁篇,通过《史记·天官书》解读司马迁的史学思想,也是同类研究中独辟蹊径、颇具特色的。vHW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朱维铮还同时继承了周予同提倡的中国经学史研究。自1950年代起,就筚路蓝缕地开创和坚持经学史的研究和教学,整理了一批经学史研究资料,培养了一批经学史研究人才,相关论著也为当代中国经学史研究奠定了基础,成为当前海内外中国经学史研究领域最有成就、最有代表性的学者。他整理编辑的《周予同经学史论著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初版,1996年增订),是经学史领域具有丰碑意义的文献。而他自己的多篇论文在该领域同样具有典范意义,尤以《中国经学与中国文化》(《复旦学报》1986年第2期)、《儒术独尊的转折过程》等篇为著。朱维铮经学史研究的最大特色,是强调经学演变和政治史之间的关系,把经学史界定为中国中世纪的统治学说史,因此有别于儒学史或孔学史。他曾参与主编《传世藏书》经学与经学史类文献,为古代重要经学史文献做过提要,成为后来研究者的管窥门径,晚年又担任了《儒藏》经学史类文献整理的主编。vHW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朱维铮也为当代学术研究开创了很多新的领域。1980年代,文化史和思想史研究在中国大陆兴起,朱维铮是最重要的开拓者之一。他在复旦历史系组建了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室,成为全国首家以“思想文化研究”命名的研究室。1986年,在复旦组织召开首届国际中国文化学术讨论会,是“文革”以后首次在中国大陆召开关于中国文化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会后编辑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再估计》论文集,对此后中国大陆的文化史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广为人知的“新儒学发展第三期”学说,“西体中用”学说,就是在那次会议上首次为大陆学人所知。1989年冬天,朱维铮再次在复旦召集中国文化史研究的国际学术讨论会,这是当年全国举行的唯一一次国际学术会议。vHW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在晚明史、清史、近代史研究领域,朱维铮重视传教士与西方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蜕变与重新型塑以及政治演变过程中的作用。既开拓、推动了1980年代以后中国大陆的中西交通史、基督教在华史、宗教史等领域的研究,也为晚明以来的政治史、思想文化史研究引入了新视角。vHW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康有为与章太炎是经学史上的两位殿军,分别是中国经学今文经传统与古文经传统最后的代表人物。在章太炎研究上,朱维铮编选、注释《章太炎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厘清了大量古典、近典,使中外学界公认的艰涩难懂的章太炎学说能为人们所理解。vHW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1987年出版的《走出中世纪》因其独到的眼光、尖锐的思想,出版后不久即被翻译成英文,在西方学界产生很大反响。20多年来,这部著作畅销至今,影响了很多年轻学人。在朱维铮的概念中,中国从晚明才开始“走出中世纪”,“我把秦到满清称为中世纪,虽然它不严密、不科学,但比用5种社会形态来分析中国历史要合理得多。中国从晚明逐渐走出中世纪,并不意味着中国就开始走入近代化或现代化,它只是在走自己崩解的道路。崩解就意味着从那段历史中走出来了,意味着是内在的变化,主动地走出。我认为,我们国家那么大、民族那么多、人口那么多、传统那么深远,没有一个外来势力能改变我们,是我们自己在改变。”朱维铮曾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说。vHW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朱维铮晚年又对该书进行了修订,2007年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修订本,并将相关文章另行汇集,出版了《走出中世纪二集》。最近新著《重读近代史》,又是近代史研究的发聩之作。vHW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火气大、讲话不讲情面是朱维铮给外界的一个主要印象,在学术上他更加不会随大流、人云亦云,也因此得罪很多人,也常遭人骂。比如他说孔子是私生子一度遭到很大非议。但朱维铮曾对早报记者说,“1982年我写了本《孔子思想体系》,我考证的结论是,孔子是他母亲被强奸后的私生子,即野合而生,费孝通也是这么说的。但这个不新鲜的观点被人大骂。孔子是‘私生子’、‘丧家狗’,这是多少年前的观点啊!”因为这个原因,他还曾受到威胁,“要我向他们道歉,否则就到法院告我。我一直在等他们的传票,传票来了我自己去辩护,我把当年写作的东西都找出来,就等着他们找我打官司。”他曾对早报记者说,“孔子自称殷人后代,而华夏是周人的后代,他是否算华夏族?这我不去管它,就算是华夏族,也不过是中国先民的一个,多元中国文化的一员。历代中国尊孔,要搞清楚尊的是什么孔,提倡读经,读的是什么经。我治中国经学史,我当然仔细研究过。许多人不懂历史疯狂骂我,真的很悲哀。”vHW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朱维铮也并非那种古板的老学究,他的学生金光耀回忆说,朱先生曾是复旦大学话剧团的台柱子。李天纲则回忆说,先生曾是复旦大学100米短跑纪录保持者,“我从1980年开始是体育委员,我组织过田径会,去系里抄运动会的纪录。朱老师是100米的短跑纪录保持者。我有天去求证过他,我问是不是,他说是,‘我短跑很快’。”vHW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2006年7月14日暨朱维铮七十华诞之际,德国汉堡大学授予他荣誉博士头衔。这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位获此殊荣的华人。典礼当天,来自德国、法国、荷兰等国的三十余位汉学家出席了荣誉学位授予仪式。德国汉堡大学亚非学院院长傅敏怡教授(Michael Friedrich)和埃森文化研究所所长吕森教授分别在典礼上致词,高度肯定了朱维铮的学术贡献,并赞扬他为“低调的大师”。而朱维铮先生则始终谦称自己为“一名中国历史研究的从业者”。vHW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