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国务院全文颁布《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反向住房按揭模式的以房养老再次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焦点。虽然媒体对这个话题讨论较多,但对“反向住房按揭”政策实质的理解上仍有不少误区,对可行性和可操作方案更有很多争议。笔者从三个角度解读“反向按揭”模式。■dBT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要点 1 “反向按揭”的背后真实驱动力dBT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本文试图把政府推行“反向住房按揭”作为一项公共政策创新案例来看待,运用公共政策学中的经典MOR理论框架(Mohr 1969),来审视政策主导者推出这项公共政策背后的动机、所面临的阻力和政策创新者所拥有的可以用来克服阻力的资源,从而更深层次来理解这项政策创新的实质并预测其发展趋势。dBT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盘活住房存量dBT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政府现在重提“以房养老”和“反向住房按揭”,最直接的作用就是盘活住房存量,使大批闲置的死的实物资产转化成流动性强的活起来的金融资产。而有了这个融资需求,银行就可以有标的物进行贷款发放,增加金融市场流动性。dBT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推行反向住房按揭,可看做是中国经济继续金融深化的一部分。1990年代房改实现从福利分房到货币分房,实质就是金融深化过程。中国M2/GDP的比值从1995年的100%突飞猛进到2000年的140%,再到现在的190%之多,很大一部分是住房、教育、社保这些原先实物或免费提供的物品和劳务,进入市场,被货币化、金融化。1998年个人住房按揭的出现,在这个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这个资源配置方式的重组,对资源配置效率和社会福利的改变有多大是可以再讨论的,但创造了大量直接就业机会、推动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却无可置疑。dBT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住房反向按揭重要目标是助推金融创新。中国金融业在1998年后放开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之后,长期没有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重大金融创新。如果“反向按揭”一旦做起来,将以点带面,大大刺激相关的金融衍生品,例如触发资产证券化,保险也将更加开放,甚至与自贸区试点结合,加快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自由兑换,进而助推全面金融创新与改革。
1/6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