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烤”模式持续在申城开启,7月高温日已破141年纪录。持续的高温也给市民健康带来严重威胁。据上海市疾控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7月30日16时,上海非职业性中暑死亡10余人,其中室内中暑的比例占30%-40%。专家提示,持续高温令人体内聚集大量热量,如果不能散发出来也会导致中暑。如果气温达到32.2摄氏度(90华氏度)以上,开空调对防暑更为有效。eEa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今夏申城因重症中暑死亡的达到10余人eEa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上海市疾控中心环境卫生科专家介绍说,近一周以来,上海持续高温,各区县因中暑就医病例急剧增长,发病人群从20岁至60岁不等,多集中在浦东、闵行、青浦等区县。统计显示,因重症中暑死亡的人数达到10余人,其中,因在工地、农田等室外工作长时间暴晒的占60%-70%。eEa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专家透露,随着户外防暑措施日益加强,非劳力型的室内中暑也有所增加。在某郊区县,家人一早就发现老人情况不好,随后出现了恶心、心悸等症状,在并未引起重视,最终因重症中暑就医,但为时已晚,最终老人不幸死亡;一位52岁的中年女性因糖尿病到医院复诊,随后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家人还以为是吃坏了肚子,还吃了止泻药,后情况恶化到医院就医,抢救无效死亡。eEa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不要以为室内就不会中暑。”专家提示,如果长期呆在高温环境下,哪怕是室内,也会造成人体内积累大量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发出来,就会引起中暑情况。尤其是65岁以上,伴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更是室内中暑的高危人群。eEa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32℃以上开空调、正午时段避出门等进行防暑eEa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很多人担心开空调造成的冷热温差大,空气不流通,所以再热也不开空调。专家表示,使用电扇虽能暂时缓解热感,然而一旦气温升高到32.2摄氏度(90华氏度)以上,电扇则无助于减少中暑等高温相关疾病的发生。而使用空调时,为保证室内空气状况,最好每两到三小时换气通风一次。eEa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中暑?专家提示,若接受热源后,出现大汗、无力、头晕、眼花、耳鸣、恶心、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四肢发麻等症状时,可基本判断已先兆中暑。转移到阴凉处后用凉水冷敷、小口喝水等措施后病情仍未好转,仍出现面色潮红或苍白、大汗、皮肤湿冷、脉搏细弱、心率快、血压下降等症状时,则应立即就医。 另外,预防中暑,出行应尽量避开正午前后时段,减少上午10点至下午3点间外出活动,户外活动应尽量选择在阴凉处进行。高温下作业的人群,应注意降低劳动强度。备好防暑降温饮料,如凉茶、藿香正气水等,大汗淋漓者可少量多次补充淡盐水。尽量穿浅色透气散热的棉质衣服。保证充足睡眠,多喝水、绿茶,多吃水果蔬菜,少吃高油高脂食物,减少人体热量摄入。eEa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名词解释:eEa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中暑:是指由高温气象条件直接引起人员出现轻症中暑或重症中暑的临床症状,并能排除普通感冒、急性胃肠炎等疾病引起的相关症状。分为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eEa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轻症中暑表现为:头昏、头痛、面色潮红、口渴、大量出汗、全身疲乏、心悸、脉搏快速、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体温≥38.5℃。eEa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重症中暑表现为:在高温环境中突然发病,体温>40℃;包括热射病、热痉挛、热衰竭三种类型,也可出现混合型。eEa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热射病(包括日射病)亦称中暑性高热,早期大量出汗,继之“无汗”,可伴有皮肤干热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eEa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热痉挛表现为明显肌痉挛,伴有收缩痛,好发于四肢肌肉及腹肌等,尤以腓肠肌为著,常呈对称性,时而发作,时而缓解,意识清,体温一般正常。eEa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热衰竭起病迅速,表现为头昏、头痛、多汗、口渴、恶心、呕吐,继而皮肤湿冷、血压下降、心律紊乱、轻度脱水,体温稍高或正常。eEa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