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华东师范大学将迎来60华诞。笔者注意到,该校在校庆系列活动中,有一项特别之举——向广大师生和校友发出 “征集令”,评选60件富有意义的服务社会实事。评选结果最近揭晓,这60件实事包括:传播学院和中文系老师们,坚持多年走进“大墙”提供教育服务,帮助服刑人员改造;校友杨德广,用卖掉房子筹得的钱款以及书稿费300万元,资助母校的贫困学子;一届又一届乡土建设社团的学生,为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义务家教,帮助他们提升素养,培养自信……一件件实事看起来 “不大”,但在校庆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将其总结、展示、弘扬,颇有深意。fxR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大学有三大功能,即教育、科研和社会服务。服务社会,既可以用学术和科技的专长,为国家乃至世界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也可以尽一己之力或一个团队之力,帮助弱势群体,为他人送去温暖与关爱,让社会变得更和谐。世界许多著名大学都把服务社会作为重要理念,要求学生自觉服务国家和地区乃至全人类发展。如,哈佛的校门上刻着“为增长智慧走进来,为服务祖国和同胞走出去”;剑桥大学把自己的使命定位为 “通过追求国际最高水平的优秀的教育、知识和研究,为社会作出贡献”。华东师大在校庆之时,评选60件服务社会的实事,也是向师生和广大校友传递这样一种理念:无论你杰出还是平凡,作为一名受过高等教育者,热心服务社会、尽己所能助人,当是一份永远的追求。fxR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杨福家院士有一句话广为流传:一流大学不仅要有大楼,还要有大师、大爱。大爱,究其根本,就是来自每个人内心的道德力量。在时下的社会转型期,“大爱”精神无论对于大学,还是对于全社会,都十分重要。也是在一些大学里,有的老师只顾拉项目、搞经费,不愿在教书育人方面多花时间;有的学生只考虑自身利益,为了获得贫困生经济补助而弄虚作假。而在我们周遭,有的人忘却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道理,只想袖手旁观、独享其成;有的人有行善助人之心,但常常瞻前顾后、逡巡不前,以致“老人跌倒要不要扶”成为一道艰难选择题;有的人对真善美事物视而不见,热衷于“揭露”负面,放大“黑暗”。这当然只是社会生活的支流,但却不容忽视,需要道德力量的托举、大爱精神的倡导,使之改观。而大学,理应成为道德引领的灯塔,照亮一片天地,并不断向外辐射和拓展。道德引领需要载体,全国及各省市的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是弘扬真善美的契机,华东师大评选60件服务社会实事,以及其它高校评选“感动校园”十大年度人物等,也都是很好的载体。fxR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再回到校庆这个话题上。大学搞校庆,通常都喜欢把目光聚焦在杰出校友、名人校友身上,这当然也需要,因为他们为社会作出重要贡献,为学校争了光。但同时,大学不妨把目光投向更多普通师生、平凡校友身上,他们心怀仁爱,默默奉献,为凝聚人心、促进和谐贡献力量,他们的故事也值得挖掘和传扬。笔者了解到,此次校庆,华东师大还将把长期在基础教育岗位工作特别是在边远地区辛勤耕耘的校友请来,与在校师生分享他们的人生经历。fxR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民间有戏言——“爱在华师大”,意思是华东师大美丽的丽娃河畔孕育了许多浪漫爱情。桃李不言天下满,六十甲子今又始。期望文化底蕴深厚、办学特色鲜明的华东师大,在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过程中,更好地发扬大爱精神,赋予“爱在华师大”更加深远的含义。fxR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