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一张“一个人的毕业照”令北京大学2010级古生物专业学生薛逸凡成了“网络红人”。因为在这张烈日下的毕业 “合影”中,只有她一人。有网友由此评论,“一个人的寂寞谁懂”。有人惊叹,竟然还有一个专门研究“古生物”的专业,立马冠之以“高冷酷炫”的“美誉”。6v7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不知为什么,这让我联想到另一个最近经常被公众视线聚焦的人。那就是在短短数月内已被媒体热炒过两次的中科院院士李小文先生。第一次“被热传”,缘于他日常极为低调随便的“扫地僧”形象。另一次,是知名企业华为登广告说要 “真心向李小文学习”,配的正是此前在网上被疯转的李小文授课图。有意思的是,无论是本专业今年唯一毕业生的薛逸凡,还是从来不在意被以貌取人、估计也从未料想自己会被热捧的李小文,几乎都是在一夜之间,纷纷成为“逸而不凡”的代言人。6v7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但问题是,谁说“一个人”的“逸而不凡”就意味着寂寞或甘守寂寞?如果“一个人”在那里勤勤恳恳、真真切切地为自己的兴趣、所热爱的领域或事业用心,慢慢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来,收获的何尝不是内在的丰盛呢?哪来的寂寞?6v7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到底是什么,让我们对薛逸凡的“一个人毕业”和李小文的“遗世独立”如此津津乐道?细究起来,答案恐怕只有一个。那就是,真正怕寂寞的,是我们——6v7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如果时光退回到高考前,假设填报类似古生物这样的冷门专业的是我们,不要说说服家长,说服我们自己恐怕也并非易事。因为,我们心中有“怕”:会不会找不到工作,会不会没有拿得出手的发展前景。我们怕自己成为特别的人,怕坚持成为自己的道路上可能遇到的风雨暗礁。于是,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最终选择了一条好走的 “捷径”。照此逻辑,也就不难想象,为何如今最热的那些专业如此单一、集中;又是为何在短短数年间,众多热门专业成为了“最难就业专业”。6v7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和上述这些“怕这怕那”同时存在的,还有这样一些现象:一面控诉中国高等教育各种缺点不足,一边放任着如今早已相当丰盛的学习资源不去利用;一方面对主修专业应付了事,另一方面却对各种考证考级乐此不疲。有了诸如此类的价值倾向,高等学府不成“职业培训所”也难;“古生物”专业再有含金量,估计也有人会找出各种理由,说它并非明智之选吧。口中虽夸着人家 “高冷酷炫”,心中却早作了决定,“反正我是不会选它的”。6v7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固然,时至今日,按照就业来填报志愿,仍是不少家长和学生的无奈选择。但是,如果纯粹与个人兴趣相悖、完全以功利化驱动,恐怕我们就不得不追问一句:“大学的意义在哪里”?6v7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深谙人类内心需求的马斯洛曾说,“我们假设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积极主动的主宰者,而不是消极被动的随从、傀儡或随波逐流之人。”显然,这背后不无马斯洛本人所持有的美好愿望和价值选择。但可以确认的是,若一个社会希望让自己变得更好,只有那些愿意为自己的命运积极努力的人,才可能成为造就社会更好未来的中坚力量。6v7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