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7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东方早报:第三集《转化的灵感》,似乎更能表现中华民族在美食上具有智慧的思考和勇敢创新。Di7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陈晓卿:对,中国人从来不满足于一张乏味的菜单,不太喜欢拿来就吃,这个显不出自己的技术含量。所以,中国人用很长时间发明了一些料想不到的食物,比方说豆腐。豆腐是大豆转变而成,但大豆刚刚出现在中国人食谱上的时候,地位非常尴尬,它吃起来让人没有食欲,还产生大量胀气,更重要的是里面有很多化学物质,是不利于人吸收的。所以要变化成让人更容易吸收的东西,才有了各种各样的豆制品。我们这集的导演,恰好是一个发酵专业的专家,他在做这方面的时候,显得特别得心应手。我们能看到豆腐,豆腐之后又有酱豆腐、毛豆腐、臭豆腐,各种各样豆腐派生的产品。比如说鲜奶,我们肯定不愿意停留在鲜奶这个层次上,我们还有像奶酪、奶豆腐的东西,这是蒙古族的。另外像酒,米酒、黄酒,这也是一种转化。像醋,这也是一种转化。还有我们吃到的大酱、酱油,也是用黄豆发酵做成酱油,做成中国人基本味觉的基础。Di7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东方早报:片子节奏上化繁为简,是考虑到国际市场吗?旁白一改大片的冗长铺垫,对人、食材的刻画点到为止,很有带入感,作为总导演,对旁白是怎么设定的?Di7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陈晓卿:对,肯定是考虑到国际市场的需求。至于片子的叙述,第一,每种食物、每位厨师、每位与食物有关的人,都当成“角色”去打造。尤其是对待食物,不会直接呈现,而是要设计一些周折,用一些技巧,把它们体现出来。第二,在摄影上,要把最有魅力的一面展现出来。摄制组为达到这个要求,做了非常详尽的前期调研,这也是借鉴了国外同行的经验。Di7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这一次蔡澜和沈宏非都作为我们的美食顾问,他们都是我的故交,合作10多年了,他们的很多意见,影响到了我们整个创作团队的创作。比如蔡澜先生喜欢自然的饮食,他认为野生动物不好吃,因为以家养动物为食材的菜肴,厨师每天都在做,都在训练中,以野生动物为食材的菜肴显然不具备这种条件。这既是事实,也暗含了环保的理念。
3/8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