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7Y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女顾客姓王,48岁,远离上海已经30年了。王女士和家人多年来居住在澳门,一年也就回上海一两次。每次回上海,王女士都会来买些火腿回去。虽然澳门也有火腿,但不知为何,王女士总是相信,上海的火腿更好。d7Y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不过,王女士的话还有另一个意思:除了火腿,她还真想不出,有什么东西可以作为“上海特产”送给澳门的朋友。d7Y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51岁的顾客陈先生回忆,“以前乡下亲戚送肉、送菜到上海,我们回礼都是大白兔奶糖。外地朋友来上海旅游要买东西回去,我想来想去也只有让他买五香豆。”的确,上海是通衢之地,食材繁杂,但真能称得上“土生土长”的上海口味,倒也不多,就连赫赫有名的“三黄鸡”,起个名字还叫“小绍兴”。d7Y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老主顾与新布局d7Y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习惯逛超市的新一代,可能会很不适应传统食品店的风格:柜台上是琳琅满目的各种食物,分门别类却依然繁杂,找到某件商品绝不容易。d7Y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这样的格局出现在同处南京东路的“邵万生”——这是面更加古老的招牌,1852年就已创立,1870年落户南京东路。在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里,上海的醉蟹作为上海糟醉食品的代表出现,而提到上海的糟醉食物,就必须提到“邵万生”这家老字号食品店。“邵万生”食品店以糟醉起家,宁绍口味的黄泥螺、醉蟹一度在上海独占鳌头。现在,在糟醉食品的旺季,这个小小柜台一天能贡献2万元营业额。d7Y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糟醉食品在“邵万生”略显拥挤的店面里,只占了不大的一片柜台。在三阳食品店,店里三成是上海人,六成是外地游客,还有剩下的一成则是外国人。这意味着,回头客能给这家商店提供的利润,显然不足以支撑这家商店1.2亿元的年销售额。d7Y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于是,这两家老字号门口的铺位大多被承包出去,销售的是饮料、水果、奶茶、冰淇淋,“邵万生”的侧门外还新开了“章鱼小丸子”铺。老字号曾经倚重的南北货、腌腊、糟醉,看的人多,买的人少。
3/6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