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在北京CMoDA艺术影院举行年度导演论坛,讨论网络文学与影视文化创作、青年导演创作两大主题。《转山》导演杜家毅道出坚持个人创作与权衡市场的看法,“电影是由观众做决定的,可以决定其存活状态,但电影梦是由电影人做决定的,决定是否要坚持下去。即便观众对某一类型的电影没有兴趣,但如果电影人坚持要做到极致,我们就应该给予更大鼓励。”fTV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网络文学改成电影渐多”fTV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去年,根据网络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大热:电影《失恋33天》票房过3亿,电视剧《步步惊心》、《裸婚时代》、《甄嬛传》也风靡一时。fTV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网络写作因其没有门槛,给写作者提供了发表的广阔平台,更容易进入电影工作者视线,成为改编的母本。”盛大文学副总裁林华说。fTV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会长李少红则表示,她执导的《花开半夏》就是在网络小说中找的题材,“从网上点击率高的作品中筛选,因为能反映受众群意向,找到了再购买版权。”fTV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副会长贾樟柯认为,网络文学基本以小说为形式,提供的是文学基础,转化成剧本的话,还需要编剧的工作。“一部小说可能自身文学性特别强,但是怎么具有电影性,适合拍摄、适合电影媒介,需要编剧群体的技术性工作。”贾樟柯认为,从文学改编剧本,最重要的是作品能与导演所经历了解的生活产生共鸣。比如触发《小武》的,是他见到的穿着西装在转型时期的县城晃荡的年轻人。fTV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贾樟柯介绍他想改编的文学作品有两个:一是法国作家安德烈·马尔罗的《人类的命运》,“讲的是1927年前后中国革命的事。我有个合作的法国电影公司一直在跟进版权的事,我觉得哪怕被拍了两三次,我也要继续拍。”另一个是苏童的《刺青年代》,贾樟柯表示改编剧本已经写好,但由于种种原因搁置。fTV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新人导演融资fTV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在另一主题青年导演讨论上,《钢的琴》导演张猛、《转山》导演杜家毅、《倭寇的踪迹》导演徐浩峰主要在创作、融资等问题交流了经验。fTV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数据显示,2011年上映的国产片约160部,其中青年导演的创作约占1/4,票房过千万的有12部,票房破亿的有3部,分别是《将爱情进行到底》、《失恋33天》、《亲密敌人》。青年导演创作成为主力之一。fTV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钢的琴》导演张猛介绍,自从毕业后,写了很多剧本,他的第一部电影、2008年上映的《耳朵大有福》,以及去年广受好评的《钢的琴》都是那时创作的。当时张猛四处尝试青年导演计划,但未获任何回应,而后他带着《耳朵大有福》剧本参加釜山电影节,获奖后才吸引到投资。fTV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转山》导演杜家毅表示,在融资前他带了4个人,先把《转山》所经之路走了一遍,自当男主角,并用DV拍成短片。然后,他回北京将剪辑后的短片带给投资方观看,“再给他看小说,就更OK了。”fTV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倭寇的踪迹》使徐浩峰获得去年金马奖最佳新导演提名,该片的资金则因为一个投资方认可他的小说旧作,觉得他在武侠领域颇有心得。虽然《倭寇的踪迹》发行和票房不理想,但徐浩峰认为,资方对此没有太大压力,“毕竟我写了10年的书,在这个领域有积累,就不怕输一把,以后有赢的可能性。”fTV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在投资问题上,张猛建议,吸引投资时考虑汇率变化,防止影片开拍时因汇率变化导致投资缩水。fTV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