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有人知道“泰坦尼克号”上中国乘客的故事,更不必说有关他们的各种传闻触动着文化、种族的敏感神经。本文将考实中国乘客在“泰坦尼克”灾难中的经历、事后各种有关中国乘客的传闻及其产生的微妙的历史影响。5Gz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5Gz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商务印书馆《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中的《铁达尼邮船遇险记》5Gz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黄秋韵5Gz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一百年前的今天,1912年4月15日,英国皇家邮轮“铁达尼号”(R. M. S. Titanic,现在通译为“泰坦尼克”,鉴于本文多引民国文献,故仍延续民国时的译名“铁达尼”)因撞击冰山而沉没。一百年来,与铁达尼相关的讨论从未停止过:生还者在获救之初即开始讲述灾难中的遭遇,并被连篇累牍地登载于报刊;十数个以Titanic命名的网站提示着今日热衷钩沉铁达尼故事的人相当多,铁达尼迷(Titanic Buffs)以多如牛毛著称。不过,正如哈佛大学史家Steven Biel所陈,百年来人们关注铁达尼的基调是卡梅隆(James Cameron)式的灾难加浪漫,而不那么在乎“历史的真实”[Steven Biel, “Review: Titanic by James Cameron”, The Journal of American History, vol. 85, no. 3 (Dec. 1998),pp. 1177-1179]。他本人撰述的《铁达尼灾难的文化史》,恰从历史记忆角度诠释了铁达尼形象在美国社会的建构,是少有出自史学研究的佳作(Steven Biel, Down with the Old Canoe: A Cultural History of the Titanic Disaster, New York & London: W. W. Norton & Company, 1997)。
1/9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