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z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这些来自亲历者的口述,似乎可以拼贴部分中国乘客的经历。比如,两名中国遇难者是否因为抢占位置而被击毙而不是随船溺死?是否死难的两名乘客就是与四名中国生还者同在C号救生艇而确实被压死?由于证据不完整、不严谨,这些推论既不能否定,亦无法肯定。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乘客不礼让妇女小孩的举动引起了不小反响。《纽约时报》就专门在新闻报道外辟出空间,作了题为《反其道的中国航海规则:若遇铁达尼灾难妇孺则最后获救》的短评:5Gz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俄亥俄州克里夫兰市,4月17日——美国对华商业协会特别理事亨利今日在克里夫兰表示,假如铁达尼是中国船员操控的中国船只,妇女和小孩将无法获救。5Gz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他说:“对一艘中国船只而言,它的规矩就是先救男人,小孩次之,妇女最后。道理是,男人在这个国家最重要,父母可收养小孩,而妇女没有丈夫则会一贫如洗。”(“China Reverses Sea Rule:Women and Children Saved Last in Disaster Like the Titanic”,《纽约时报》,4月18日)5Gz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这种解释当然看到了中国文化中某些现象,但问题在于这种规则与妇孺优先相比,被视为非常不好的价值标准。5Gz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与《申报》一样,商务印书馆发行的《少年》杂志在最新一期讲述了铁达尼灾难,起头一段就提到:5Gz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当此危险之时,明知死在目前,仍能谈笑从容,彼此相让。不但上等人如此,下至工人水手也能如此。令人不暇为之伤感,倒起了一片可敬可爱之心。此便是铁达尼船在大西洋遭难一事的总批评。(《记铁达尼船载大西洋沉没事》,《少年》第十一册,1912年5月1日,2页)5Gz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少年》杂志自谓作“教育之补助”(《少年杂志缘起》,《少年》第一册,1911年2月1日,1页),实际上这只是铁达尼灾难作为国人“教材”的开始。1913年,商务出版的《新国文》就把铁达尼灾难编入教材,而且连续两课共五课时,直到1924年商务版《新撰国文教科书》还原封不动地沿用下来〔《铁达尼邮船遇险记》(一)、(二),缪天绶编纂《高小新撰国文教科书》第一册,上海:商务印书馆,1927年9月六十五版,41-43页〕。与前述今日教科书不同的是,当时课本乃记铁达尼遇难本事。第一课记撞击冰山前的故事,第二课则分别记述船长、乐队、船员在沉没前的行为举止:
6/9 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8 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