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第18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国际纪录片奖颁奖典礼在上海举行,由SMG真实传媒出品的纪录片《造云的山》斩获两项大奖——最佳导演奖以及最佳摄影奖。今年春天,一部《舌尖上的中国》似乎让人们看到了中国纪录片的希望,然而记者采访后发现,不少纪录片资深制片人仍认为中国纪录片存在资金和市场的两大难题。此次获大奖的《造云的山》则是导演朱宇和摄影师刘治峰带着“MIDA导演计划”支持的7万元钱深入矿区拍摄完成的。业内人士认为,今后由电视台出资支持、社会力量制作或将迎来中国纪录片的春天。A6B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纪录片遇市场与资金难题A6B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舌尖上的中国》爆红让一直不怎么受到市场重视的纪录片也人气渐涨。据中国广播电影电视节目交易中心副总经理程春丽表示,上海电视节前三天,央视纪录片销售额同比去年增加50%。虽没有透露《舌尖上的中国》到底有多贵,不过程春丽透露,目前纪录片基本上起步价是一分钟300元钱,大部分是一分钟1000元,顶级纪录片一分钟可卖1万元。很多人认为整个纪录片市场将迎来春天。然而昨天记者在上海电视节纪录片专业论坛采访了不少业内人士,他们均认为现在下此结论还为时过早。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主任何苏六坦言,《舌尖》的成功因为其背后有央视强大的支持,但目前国内的其他纪录片仍然面临资金、播出平台等重重困难。他把纪录片国内外市场做了一番比较,“国外的纪录片销售途径广阔,不但能在网络、电台回收成本,还可从家庭录像、周边产品等取得丰厚报酬,但国内正好相反,不但缺少播放平台,即使选择网络平台播放,也都是免费的,有人看却无人买。”A6B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资金和市场一直是中国独立纪录片制作人的最大苦恼,即便有赞助商愿意提供经费支持,也会因得不到任何受益而最终撤退。此外,很多独立制片人也并不愿意向商业妥协。入围了本届电视节纪录片竞赛单元作品《雨果的假期》的独立纪录片导演顾桃坦言,作为一名自由导演,他不习惯找投资方,“比如我要拍一个老人的故事,等我与赞助商把条款全部谈妥,那位老人可不能已经不在了,又或者我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投资方,但所有条件谈下来,依旧与我最初的理念不符。”因此为了抓住转瞬即逝的拍摄素材和所坚持的拍摄理念,他的经费全部来自己的影片销售所得。A6B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纪录片市场不景气,目前也只有央视、纪实频道这样有固定播出平台且实力丰厚的投资方在从事纪录片投资。而上海电视节从2006年开始设立扶持纪录片的“MIDA导演计划”,迄今完成了超过50部纪录片的创作。今年获得白玉兰大奖的《造云的山》就是“MIDA导演计划”赞助一个项目,导演朱宇告诉记者,他与摄影师刘治峰带着“导演计划”赞助的七万元现金翻山越岭,与矿工一起吃住,在非常艰苦的环境下完成摄影工作。昨天,2012年MIDA导演计划也宣布启动。将为20部优秀获胜提案,提供总额为500万的资金赞助及后期制作、播出渠道支持。社会力量制作,电视台支持,似乎将成为中国纪录片的一个美好前景。A6B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纪实题材应百花齐放A6B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除了资金,题材也是中国纪录片存在的另一大问题。央视纪录频道项目运营部制片人、《舌尖上的中国》执行制片人朱乐贤告诉记者,目前荧屏上古典、军事、法律类纪录片较多,因这些题材往往充满未知,迎合了观众的好奇心理,而最能体现纪录片特性的现实题材却少之又少。《舌尖上的中国》也是因其中渗透了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以及击中“吃货们”的心理,播出后才一片红火。但大量现代题材纪录片却因为电视台要迎合观众喜好不愿购买而成了库存商品。朱乐贤坦言,这其实是电视台对观众的错误评估,“不是观众不喜欢现代类型片,而是荧屏上看不到好的作品。”此次在“白玉兰”国际纪录片斩获两项大奖的《造云的山》就是一部现代题材力作,受到评委会和观众的一致好评,足以说明观众对现代类型题材同样有需求。白玉兰奖纪录片评委范立欣强调了轻视现代类型题材的后果:“如果把纪录片市场比作一本相册,历史题材中如《故宫》,可以看做是一张代表东方的明信片,而现实题材则是你与父母的合影,一百年后再去拍《故宫》它还是那样,但父母的合影却不能回头。”对于电视台方面,何苏六则建议:“应该优化纪录片频道的纪录片种类结构,做到百花齐放。”A6B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