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伟礼 聂筱谕 杨晓伟 施之昊i3T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100年前,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发动和领导辛亥革命,率先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这一激动人心的口号将广大中华儿女团结起来,为民族解放和复兴事业而前赴后继,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起点。中国共产党人接过这一历史“接力棒”,在伟大历史征程中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即: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入探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路径和心态,齐心协力推进民族复兴伟业,是对辛亥革命100周年最好的纪念。i3T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与本质内涵i3T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近代社会,古老中华帝国的政治体制和文化内核承受着猛烈的外来冲击。由此,一部多灾多难的中国近代史生发出两条线索:一是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思潮的东渐史,二是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和无数仁人志士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啼血抗争的奋斗史。面对这一“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任何一支政治势力要想力挽狂澜,显然需要走“救亡”与“启蒙”的艰难道路。辛亥革命正是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中的积极尝试。i3T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就其实质来讲,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即是从半殖民地到独立平等、从封建专制到民主共和。这一理念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对内既反对大汉族主义,也反对地方民族主义,力倡各民族平等基础上的民族国家主义,含有强烈的革新民族交往关系的意义,也在一定意义上强化和拓展了中华民族的内涵。在对外层面,来自民族共同体外部的强力入侵惊醒了中国人的“天朝”迷梦,“华夏中心论”的世界主义观在残酷的现实面前被击得粉碎,逐步由近代国家主义观念所代替。中国是万国中的一个,只有在与世界其他国家的激烈竞争中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因此,争取民族国家从半殖民地到独立平等目标的转换成为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i3T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不过,起初革命党人的基本思路不是用民族革命的形式去向列强抗争,而是幻想得到近代化的始作俑者——西方“先生”的帮助和引导。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不敢提出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只是在美好的政治幻想数度被残酷现实无情击碎、收到苏俄政权释放出的政治善意信息后,才最终转变思路,认识到“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这是孙中山积一生革命之经验所得出的真理性认识。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