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b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杨新教授认为,现在一讲到PM2.5颗粒物污染就是人类的污染和排放,甚至认为大气颗粒物就是污染物,这是不对的,在人类没有产生之前,大自然的背景下有很多的颗粒物,也包括PM2.5。比如说植物的排放、沙尘暴、森林大火的燃烧,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颗粒物。jPb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所以从PM2.5的来源来讲,包括了天然源和人类源。杨新介绍,一般认为,东亚地区的自然本底值高于欧洲、美洲;人类源主要是工业活动,比如化石燃料的燃烧、农业活动也会产生大量颗粒物。jPb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空气质量报告与市民感受有别jPb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陈建民教授表示,现在经常出现官方报告的空气质量跟老百姓的直观感受不符的情况,环保部门报告空气质量优、良,老百姓却感觉天是灰蒙蒙的,原因很简单,环保部门还没有把PM2.5的新指标体系作为判断空气质量好坏的标准。jPb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根据国务院公布的最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PM2.5年平均浓度在35微克/立方米,24小时平均浓度在75微克/立方米之内才能达标。这也是WHO公布的第一过渡时期目标值。jPb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但是杨新教授告诉记者,根据复旦大学课题组所监测到的PM2.5浓度报告,发现上海的年平均数值在40-50微克/立方米。这就意味着虽然上海大部分天数的单日PM2.5浓度不超过75微克/立方米,即便一年内空气质量达到良以上的日子超过2/3,可是,年平均数值却很难达到35微克/立方米。jPb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所以才会出现这样一个尴尬的局面:大部分天数的空气质量报告都是优或者良,但是年平均值却是污染,这是由于年平均值和日平均值之间的差异造成的。jPb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自我防护戴口罩的用处不大jPb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有市民为了防止PM2.5污染而戴口罩,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陈建民教授表示,戴口罩也没什么用处,大颗粒可能会吸附到口罩上,但口罩对真正的细小颗粒物却不起作用。jPb上海之声-美好观察
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